普通背景EE/CS混申申请季总结

个人背景:

GPA:3.62/4 12/100

T:103(22)G:156+170+3.5

其他:水项目,水论文,500强实习+推,IEEE某分会Chair推

(典型普通背景)

结果:

AD:Upenn-CGGT, Columbia-EE, Cornell-ECE, Brown-EE, Rice-EE, Rice-CS, NEU-ECE, UCI-EE, NCSU-EE, Vanderbilt-EE

Rej: Gatech-ECE, UCSD-ECE, UVA-ECE, Duke-ECE-Meng

首先说一下我申请的背景和规划,作为大家参考我后面总结的一些基础。

我是DIY+海申党,申美国MS,EE转CS,但是规划应该是MS毕业后工作几年回国,且并不打算把自己限制在CS以及工科圈内,只是打算把CS以及工科当做自己背景的一部分。

因为之前学姐学长在申请方面的经验已经比较多和完备了,我就把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几块内容拿出来再以自己的角度分析一下吧:软背景提升,中介or DIY,定位选校。(按重要程度从低到高排序,同学们自行选择要看的内容)

软背景提升

(仅适用于工科自费MS的申请,申Phd以及其他专业的同学可以跳过)

首先我想就软背景是否有用这一点做一个简要的总结。

第一,软背景完全没用这一点肯定是错误的,区别只是在于作用有多大。极强的软背景对申请产生质变是有可能的(比如图灵奖推荐信),普通的软背景会在你的三维的基础上产生一些锦上添花的作用,概率性地增加你被你主申档以及冲刺档学校录取的几率(0-1)。最后,软背景是否有用还取决于你申请的学校,有些学校是会关注学生的软背景的,有些学校则不关注,这一点就要你们自己去研究了。

我在这块内容里会简单说一下软背景提升的一些途径,以及对提升内容对自身以及申请上起到的作用的一些看法。

1.科研

科研无论有没有成果,作为自己的软背景还是很有必要的,从我申请时收集的数据上科研属于一个有不加分,没有减分的东西。但是因为科研项目,甚至比较厉害的论文或者专利对申请产生质变的情况非常少。

2.实习

同上,但是一份好的实习会对你进入美国后在美国就业有一些帮助(丰富简历等等),所以有时间的话做一份好的实习还是很有必要的。(能big name建议big name,不是big name但是能做自己喜欢或者有含金量的工作也可以)

3.海外经历

个人感觉没有拿到推荐信的海外经历(包括交流,科研)对申请的帮助同上,拿到牛推了见下一条,但没有的话也不太会减分。另同学们如果想找海外科研的话直接去学校网站找教授发邮件联系就可以了,有兴趣的同学还是可以尝试一下。

4.牛推

拿到牛推的途径主要通过以上三种途径我就不累述了,我就讲一下我对牛推作用的理解。

牛推是相对于以上3项更有可能使申请结果产生质变的一个因素,但只是更有可能而已。简单的说一封普通牛推的作用主要是点对点的,跟普通人际交往一样,比如A给B介绍一个朋友C,B跟A很熟,且认可A是个不错的人,他自然就会觉得C也是一个不错的人;如果A给D介绍C,但是D跟A不熟,D自然也就不能确定C这个人怎么样了。(超级牛推,如图灵奖,诺奖大概率是会对申请产生质变的,因为大家都知道)所以拿牛推还是要关注一下牛推的connection有哪些,以及是否符合自己的target。

以上就是我对几个背景提升途径作用的理解,大家如果时间有限只能选择某个途径进行背景提升的时候可以参考,但切勿什么都不做。

中介or DIY

(仅适用于工科MS,Phd以及其他学科不清楚)

这个我不帮同学做选择,就列一下中介优缺点你们自己选。

Pro:

好中介(小部分)可以帮你省下一些时间。个人建议如果你是临时决定出国且在9月还未考出GT;申请的工作你完全不想做,能够接受完全撒手扔给中介(即使知道申请结果可能不会太理想的情况下);自己规划执行能力实在较差(有的同学连自己该申什么专业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可以考虑。

Con:

1.中介申请结果大概率小于等于你DIY的申请结果。

2.一个不好的中介不仅不会帮你省时间,还会浪费你的时间和精力,让你的申请过程比DIY还累且辛苦,且影响申请结果。

3.所有中介都只是金钱导向,因此大部分责任心较差,且如果申请失败人家只是赚不到你的钱而已,并不会多赔钱。把自己升学这种人生大事交给他们我个人不太放心。

定位选校

首先要说的是定位选校以及拿到AD后的选校(这块估计申请结束后也没多少人会看就不写了)以及你申请时的心态其实在我个人看来是申请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三维+背景也重要,只不过不是同一个概念),因为这些东西其实真正决定了你整个申请阶段以及未来的走向。

在我看来在申请定位前你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先想清楚你出国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哪些因素对你来说比较重要,再根据这些因素来选择一些你喜欢的学校和项目。拿EE的同学来说:你是否要继续读EE,还是转CS(切忌跟风转,虽然我要转了。。。),还是选择一些其他更适合自己的方向比如金融,传媒,工程管理;你读完MS之后是否要留美工作还是直接回国;你比较喜欢大城市还是村还是海滩;你比较看重学校的专业还是学校综合的文化氛围以及对自身阅历的开阔等等(有些也是可以兼得的)。

这之后再进行定位考虑最后要申请的是哪些学校,并且可能补充一些你并不是特别喜欢但是可以考虑加到申请列表里的学校。因为你申请的学校主要肯定先要考虑自己想不想去,适不适合自己,再考虑自己能不能录取。

定位(用于判断自己能录取哪些学校)的主要信息来源有两个:网络论坛(一亩三分地,寄托天下),自己身边出国的学长学姐。

这里主要说一下如何合理利用论坛的信息,且不被论坛的信息和风向误导。首先请大家记住一个观点,信息要有可靠的信息源才算是有效信息(一般为一手二手信息),那些看了别人随便说两句就直接拿来奉为真理,或者是自己推测出的信息都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同学们要学会自己分辨。拿一亩三分地来讲,这个论坛里的干货(如录取汇报,院系介绍)确实给理工科申请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是因为论坛里的人水平层次不齐(网络的通病),也存在很多跟风,以及具有误导性的信息。

因此我的建议是同学们自己进行往届的录取情况数据统计(往届申请者的背景和录取情况),用于自己申请的定位,而不是去看跟自己背景差不多的申请者的定位以及下面的建议。因为很多给出建议的人并没有仔细研究过往届录取数据,以及有可能形成的一个难度变化趋势,只是看了几条评论就觉得自己深谙申请之道而已。所以这个东西还是要靠自己,干货都有了,自己去整理吧。

最后在定位这块我分享一些我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

1、保底、主申的学校数量不用太多,选自己真正想去的就行,建议多放一点冲刺学校,因为保底主申拿再多意义也不大,冲刺如果运气好拿了一所就是质变。

2、EE转CS的话可以多尝试一些CS的项目,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但是铁定不收转专业的就不要申了),但是也不要全CS,还是建议申一些选课友好的EE项目(比如哥大,Duke,Umich的SIP,LA的signal)。

3、不同的学校招生特点不一样,某个学校某个大类里面不同track的bar也不一样(比如Umich的ECE不同track的bar就不一样),而且有些项目可能有bar降低的趋势或者bar升高的趋势,要学会自己去分析这些规律,没准能钻一些空子,申到一些比较理想的项目。

4、对于EECS的同学,Tie2那一档的学校(除了哈佛,MIT,UCB,Yale这种以外,其他能叫得上来名字的学校)如果你的背景差不多能够到的话,自己喜欢的学校都可以试一试,这一档学校除了个别卡三维以外大部分还是比较玄学的。

5、不要把学校的bar完全当成评价学校好坏的标准(在学校bar没有差太多的情况下,一个录3.5的一个录2.5的那肯定不行了),学校的bar是一回事,学校的平台和自身项目好坏以及是否适合自己又是另一回事,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哪天UTD(没听过吧。。)的bar到了非3.8不录了你能说UTD比ivy、加州系统、CMU什么的都厉害吗?因为确实存在一些学校德不配位的情况,以及部分同学会存在以bar比高下这种舍本逐末的误区,所以特地说一下提醒大家。

6、在选校的时候同学们不要被一些主观性特别强,甚至是反智的观点误导,。

举几个例子作为参考:

(1)所有同学来说,“不学CS找不到工作”就是一个典型的过于主观的观点,每年在美国找到其他工作的人也多了去了,专业这种东西肯定适合自己最重要。

(2)对于EE转CS的同学来说,“能去CS项目就去CS项目,不用管学校”是一个典型的不正确观点,首先找工作EE title跟CS title过简历关区别不会太大,且你出国难道就全是为了读个“技校”(打个比方)找工作吗?

7、建议同学们不要在考虑学校找工情况时过度注重地域问题(个人觉得更应该考虑的是地域的气候,文化和生活),拿“找工无敌”加州来说,加州找工buff仅局限于local的小公司已经是经过无数学长学姐验证的了,且其他城市也有很多local的小公司。当然不是说加州找工不好,只是说这个不能作为一个这么绝对的优势可以盖过所有其他东西,主要还是让同学们走出一个过于关注地域因素对找工影响的误区。

8、建议同学们选校时不要只注重专排或者综排中的某一个,而是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有所取舍。从排名方式来说,综排是给本科看的,专排是给Phd看的。但是综排能客观反映出学校整体的水平,历史地位,名气,课程质量等等(有的人觉得不重要,我觉得还是有一定价值的);而专排能反映学校在这个专业的水平,业内认可度等等,所以这两方面个人建议都要关注。还有千万不要听信一些不看排名的理论(问美国人的时候他们也看排名),排名是权威机构经过科学的数据统计得出来的,也是所有人对学校进行评价的一个基础,我觉得比有些人拿键盘排出来的靠谱。(开个玩笑)当然也不能只看排名,也不要纠结于相差不多的排名,排名不是决定性因素,但也绝对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因素。

9最后提醒同学们在选择学校时一定要有主见,要自己多收集信息,不要无脑听别人安利,因为学校这个东西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评价标准也不一样。不要把别人的标准变成了自己的标准,要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去理智地选择学校。这个在申请阶段和拿到AD之后的选校阶段都要注意,因为这是我在申请阶段和小伙伴们发现自己容易出现的一个误区,所以特地写出来提醒一下同学们。

最后祝大家申请顺利。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